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这是儒家为官为人的经典。孟子的“修身”说,把“修身”为人看成封建时代为官治国最起码的资格。在此人生境界下,有了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有了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有了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有了“衙斋犹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”。为官“忧天下”,成了几千年人们尊崇至今的品格,并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吸取。时代虽然产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换,刘少奇同志在他的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中,仍对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进行了共产党的新演绎,赋予“修养论”以共产党人所共知的新内涵,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增添了新的生命力。
许公,名珌,字天玉,号铁堂。康熙四年被朝廷选授为巩昌府安定县(今定西市安定区)知县。许铁堂在任巩昌府安定县知县时,克己奉公,关注民间教育,将自己的俸禄全部用于兴办私塾学堂,以至于到了无钱娶妻的地步,五十几岁仍是孑然一身。许公的“为官不能清正,其祸如虎。为官清廉在于俭,自己尚且不能做到,何以服众?”独放异彩,数百年来深深影响着国民文化心理,先祖许公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品质,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裔孙们。
许公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和清廉之道。康熙六年(公元1667年),许铁堂在定西任上3年,安定适逢大旱,民不聊生,许公上疏,请求朝廷减负赈灾,因有逆上意,被解职罢官。罢官后,许铁堂穷困潦倒,无资归福建故里,遂一度流寓临洮,以教书卖字为生,曾娶一老妪为其备炊,有友人“许生潦倒作秦赘”的诗句,以示怜念。后来许铁堂因生计无处着落又返回定西,以前的下属见其生活困难无法度日给他送去粮食。他坚决不收,终因贫病交加,客死陇上。人们常说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。而“许生潦倒作秦赘”“以教书卖字为生”,不言而喻,许公体恤百姓、清正廉洁、访贫问苦、务实从政,受到百姓的拥戴和称颂,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“自信飘零如武部,不知昭假有文山”的为官之志,用自己的一生真实写照了“为政戒贪,贪利贪,贪名亦贪,勿务声华忘政事;养廉唯俭,俭己俭,俭人非俭,还从宽大养廉隅”的为官之本。
修身养性、廉洁从政。虽然他淡泊名利,内心却充满着对世态的悲愤。面对百姓的疾苦,许公心急如焚,诗中又写道,“莫求丰年玉,但为荒年谷。维时稍休豫,庶无黍食禄”。在动荡喧嚣的环境中,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。淡泊宁静与清正廉洁是相互联系、相互依存的。淡泊宁静是清正廉洁的前提,清正廉洁是淡泊宁静的政治上的表现。许公致学有所成,为政有所就,究其原因在于他致学淡泊宁静,为政清正廉洁。淡泊宁静作为致学之道,目的在于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,以节约致学者的学习时间,提高学习成效;清正廉洁作为为政之道,目的在于排除各种因素的诱惑,以节约从政者的精力,提高从政者的行为能力。淡泊宁静是致学者的一种思想境界,清正廉洁则是从政者的一种行为能力,是从政者的政治信用,它是权力者具有感召力和号召力的基础。
立于清廉,致于高远。清廉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,高远是领导干部的境界所在。许公“作吏爱令名,赋畀勿乃迁。金钱若夜来,奚由逭殛诛”的为官之美德,做人之情操,读来掷地有声,正气凛然。爱民、教民、养民、富民的民本思想,倡导用道德感化教育百姓。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种清明清廉、自律自控的大修养,没有一种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的大襟怀,那么,他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,不可能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情操,也就不可能成为“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”。我们不能忘了是先辈给了成长成才的空间,不能忘了是党和人民给了执政一方的权力。我们的工作条件、生活条件早已今非昔比,但是光荣传统决不能丢,思想境界决不能低,精神气节决不能废。一是要牢记“两个务必”,坚持掌权为民。任何时候都不忘艰苦奋斗,任何地方都不忘民生民本,切实增强忧患意识,居安思危,珍惜和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,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、实现好、发展好。二是要涵养淡泊,甘守宁静。清代学者胡达源说:“简默沉静者,大用有余;轻薄浮躁者,小用不足。”各级领导干部要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,少一点计较、多一点大度,少一点浮躁、多一点务实,少一点杂念、多一点公心,不为名所累,不为利所羁,用超越功利的境界,踏踏实实地干一番事业。三是要经受考验,廉洁自律。俗话说:“高飞之鸟,死于美食;深水之鱼,亡于诱饵。”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,面对权力、金钱、美色的考验,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因一时侥幸而饮恨终身,不能因盲目攀比而心态失衡,不能因不拘小节而以身试法。许公主张实行德政,认为德政的关键是加强君臣的品德修养,强调君臣修身应由上而下、由己及人。民心安,取决于君臣之德。只有勤政清廉的人,才能治理好国家、施恩于百姓;只有知人善用,才能为民谋利;只有百姓生活安定,才能显示出君主德治国家的作用。因此,党员干部要时刻坚守道德防线,时刻绷紧法纪之弦,自重、自醒、自警、自励,恪尽职守,率先垂范,管住自己,管住身边人,维护自身形象以是维护党的形象。
勇于开拓,敢于作为。许公说:“忆昔在署时,蟋蟀鸣我床。忧来揽衣起,明星何煌煌”面对安定大旱,许公寝食难安。有为才有位,有为才有威。不干实事,何以忧民?肩负改革发展光荣使命的各级领导干部,不管处身于何种工作环境、何种工作岗位、何种工作条件,不管自己的年龄、资历、经验、水平如何,都不能放松对自己能力方面的严格要求。一是要创新执政理念。为政一方就是要对一方的民生负责,对一方的资源负责,对一方的发展负责,既要立足当前求发展,努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;又要着眼长远谋发展,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活和发展空间。二是要坚持集思广益。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,一个人的见识总有不足,领导干部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,坚持科学民主决策。三是要力求开拓创新。破除故步自封、墨守成规的守旧观念,在服务经济、服务发展、服务群众上求突破;破除瞻前顾后、裹足不前的“等靠要”观念,在精心谋事、潜心干事、专心成事上下功夫。要把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,把他山之石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,把改革创新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,做事而不“作秀”,为民而不扰民,惜民力、解民难,办实事、求实绩。
清正廉明,吏治清廉。许公视钱财如粪土,对功名不屑一顾。做官多年,其“家产”如此寒碜!其一心为国,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,由此可见一斑。他为别人做出的榜样,今天读来,仍然让人肃然起敬!反观现在的一些为领导者,不但不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,反而自己就带头铺张浪费。许公衣食不足,难以维持温饱。但是,许公人穷志不短,那么他又是怎么看待金钱财富的呢?君子生财取之有道。但是,如果通过卑劣的手段而获取财富与权位,实为人类所不齿。孔子也曾说过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许公以高度清廉的人格来鄙弃世俗的利欲之心。体现了中国古代有志气、有道德、有骨气的文人对于高尚人格境界的追求以及对淳朴、清廉而又自然生活的向往,也体现了许公虽然生逢乱世,食不果腹,却欲超越众生的人生理想。许公虽“贫困”,但对贫困的解读又有着与众不同的内涵。他乐于过清贫的生活,而不愿与昏庸无道者合作,最终得以保全其清廉的人格。
廉洁不仅是一种行为,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,是思想上的纯洁、灵魂上的干净。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,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。宁静才能够静思反省,修养身心,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,耐得住清贫,守得住寂寞,做到不受利诱,不受物惑。在忙碌中静下来,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,反思自己的为政得失,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。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,传统的和现代的、理性的和非理性的诸种人生理念混杂在一起,社会道德导向和实际生活不一致甚至分离,导致一些人的心理迷惘而浮躁。一位哲人说过:“时代的列车在拐弯处,常常会摔出一部分人,这部分人都是灵魂浮躁的人。”一个人学好要一生努力,变坏就是一个晚上的事情。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,不是生活上过不去,而是理想信念丧失,做人不正直,作风不正派,交往不正常,谋利不正当。因此,面对的诱惑有时候是光怪陆离的。能否合理地运用处置权?能否经得住各种诱惑?能否固守住自己的那块阵地?这就是考验,考验灵魂、考验人格。社会再变,灵魂不能浮躁;诱惑再多,步子不能乱套。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,都要正正派派做人,清清白白处事,勤勤恳恳工作,老老实实做官,平平静静思索,愉愉快快生活。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,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,不因岗位的调换,职位的变迁而有所变化,自觉做到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“胜不骄,败不馁”,“得意不忘形,失意不泄气”,始终立足本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真正把全部心智用在工作上,用在为群众谋取利益上,这样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。
多年来,许多学者从许公哲学、意识、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,尤其是对其清廉之道的探索,为清廉的许公注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今天,从许公为人为官,处事原则的思想理论,及其清廉思想的深刻内涵,对当今促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形成,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启示作用。